在演艺界的璀璨星空中,游本昌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恒星,以其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,为观众奉献了无数经典形象,更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。2025 年 7 月 8 日,《人民日报》第 20 版刊发了游本昌的署名文章《誓言照亮我一生》,这位 92 岁高龄的艺术家,首次公开自己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,深情回顾七十余载追寻信仰的奋斗史,文章一经发表,便在文艺界引发了强烈反响。
1949 年 5 月 27 日,上海解放,16 岁的游本昌亲眼目睹解放军露宿街头、秋毫无犯,那一刻,信仰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。此后的岁月里,游本昌虽以 “济公”“爷叔” 等深入人心的角色蜚声艺坛,但在他心中,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,达不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,便始终将对党的向往深藏心底。直到 2021 年 12 月 25 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回信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。信中 “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” 的嘱托,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,也让他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。
展开剩余80%2024 年春节期间,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率队到家中慰问时,游本昌郑重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。这一愿望迅速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视,文化和旅游部党组、部机关党委与剧院党委组成专项工作组,高效规范地推进流程。终于,在 2025 年 6 月 30 日,在鲜红的党旗下,游本昌举起右拳庄严宣誓:“感谢党组织接纳了我,这誓言将照亮我的一生。” 这一刻,他等了七十余载,胸腔里跳动的,依旧是当年那个渴望光明的少年的心。
游本昌的从艺之路,是一部将个人奋斗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传奇史诗。1952 年,他踏入上海戏剧学院,便以 “清清白白做人,认认真真演戏” 为座右铭,开启了他的艺术之旅。在中央实验话剧院(现国家话剧院)工作期间,他主演的《枫叶红了的时候》《孔乙己》等剧目,凭借精湛的演技和对角色深刻的理解,成为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。而 1985 年,电视剧《济公》的热播,让他塑造的疯癫却心怀慈悲的济公形象家喻户晓,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。他曾说:“济公的破扇子扇的是人间不平事,他的疯癫是对世俗规则的一种超越。”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《济公》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乐,更传递着惩恶扬善的正能量。
“真正的表演,在与人民同悲欢共呼吸的每个瞬间。” 游本昌在《誓言照亮我一生》中这样写道。这种深入骨髓的创作理念,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。为了演好《孔乙己》,他连续三个月蹲在绍兴酒馆,仔细观察文人的举止神态,从他们的举手投足、一颦一笑中捕捉角色的灵魂;在《最后之胜利》中塑造老年弘一法师时,他深入研究东方哲学,用细腻入微的表演,将弘一法师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,被专家誉为 “将东方哲学具象化的教科书级表演”。即便在 90 岁高龄,他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,坚持每天研读剧本、练习台词,在话剧《苏东坡》中塑造的晚年苏轼,以其对角色精准的把握和深刻的诠释,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,与苏轼进行了一场灵魂对话。
游本昌的入党故事,在文艺界激起了层层涟漪,引发了关于 “信仰传承” 的热烈讨论。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指出:“游老九旬入党的选择,照见信仰是岁月淘洗后愈发纯粹的生命选择。” 在学院的教学体系中,始终贯穿着 “田华睡土炕体验喜儿”“蓝天野工厂蹲点半年塑造秦二爷” 等经典案例,让学生们深刻理解 “戏比天大” 的深层内涵。而游本昌的经历,无疑为新一代的文艺学子们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榜样,激励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坚守初心,不断追求卓越。
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以梅兰芳为例,揭示了文艺工作者与党的深厚渊源。1957 年,梅兰芳在近万字的入党自传中写道:“我今天才申请入党,不算早了,不能再等待了。” 这种 “时不我待” 的责任感,与游本昌 “奋斗七十余载” 的坚持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。国家京剧院正在排演的新编历史剧《信仰之光》,专门设计了一段老年艺术家入党宣誓的场景,以此向前辈们致敬,传承他们的信仰与精神。
在文章的结尾,游本昌向文艺界发出号召: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。” 这一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新一代艺术家的实际行动。青年演员阿云嘎在排练音乐剧《拉齐尼・巴依卡》时,深入帕米尔高原体验边防生活,与边防战士们同吃同住,感受他们的坚守与奉献,只为在舞台上真实地展现英雄的风采;关晓彤为了饰演《山海情》中的村干部,在宁夏西海固与村民们朝夕相处,同吃同住三个月,学习他们的语言、习惯,力求将角色塑造得生动鲜活;吴磊在电影《钢铁洪流》拍摄前,系统学习装甲兵作战知识,亲自参与高强度的军事训练,只为真实还原军人的风貌。这些年轻演员们,正以游本昌等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,在艺术创作中践行着 “为人民服务” 的宗旨。
正如《人民日报》评论所言:“从梅兰芳到游本昌,从《白毛女》到《山海情》,变的是艺术形式,不变的是文艺工作者‘把心贴在人民脉搏上’的创作初心。”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,游本昌的信仰与坚持,如同火炬,照亮了无数文艺工作者前行的道路。他用一生的时间,诠释了艺术与信仰的深度融合,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。相信在他的激励下,会有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,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,共同书写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华彩篇章。
发布于:贵州省万宝配资-万宝配资官网-配资公司平台-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